葡萄升值记!南通通州:改变传统种植理念 应对消费升级大考
在7月21日举行的首届长三角葡萄产业技术交流暨葡萄推介会上,江苏、浙江、安徽、上海三省一市的160多户葡萄种植大户带着样品前来参赛,南通通州区选送的三个葡萄样品脱颖而出,获得了“一金二银”的好成绩。
作为特色产业,通州葡萄产业已经发展多年,目前共有葡萄面积1.3万亩,占全区水果总面积的50%,其中,10亩以上的大户就有160户。近年来,通州区立足现有基础,将葡萄产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来培育打造,以绿色、有机、品质为先,发展壮大葡萄产业。阳光玫瑰、夏黑、妮娜女皇、浪漫红颜、醉金香等品种好、口感佳的高档葡萄占了半壁江山。
在南通奇园葡萄科技有限公司的葡萄园内,“葡萄大王”曹海忠指着一串晶莹剔透的葡萄介绍道:“这是我从日本引进并改良的‘阳光玫瑰’,这么多年我们对品种不断进行择优遴选,现在种植的品种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曹海忠从事葡萄种植行业已36个年头,试种过386个品种,经过多年的追优汰劣,目前仅保留“阳光玫瑰”“妮娜女皇”“浪漫红颜”等为数不多的品种,正是这样的择优种植造就了奇园葡萄的“奇味儿”。
(相关资料图)
优良的品种是保证葡萄品相和口感的“基因密码”,而科学的培管技术是关键。御润家庭农场的王竹青,有着七年种植经验,“长江中下游因雨水多,土壤呈酸性,因此在种植前我们就进行土壤改良、打好基肥,再结合精细化的科学管理,终于栽培出了全省顶级的葡萄。”
(图为王竹青)
王竹青还有一个“法宝”就是技术改良。他的葡萄架和别人不同,搭成了“H”形架和飞鸟形架, “这种造型能充分保证将营养均衡地输送到每颗果实,防虫害、除杂草,还具有休闲观光价值,可以边采摘边在葡萄架下乘凉。”王竹青风趣地说。多年来,他并不盲目扩张追求葡萄产量,而是坚持科技驱动、品质至上。一般来说,葡萄亩产可超过2000公斤,“但要品质好的话,亩产必须控制在1000~1250公斤。”
王竹青还发起成立通州首家农业类协会“鑫农盟协会”,目前有会员20多个,大家“抱团”推广通州农副产品,打造品牌。通州葡萄协会会长曹海忠,也在筹措葡萄向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组建联盟,从肥料、苗木供应和园内管理,全部按奇园葡萄公司的规范统一去做,统一品牌标准、统一对外销售,把通州葡萄品牌真正做大做强。”
为了引导葡萄产业从求“量”转为求“质”转变,通州出台了一系列帮扶措施及优惠政策。除在水果等特色农业发展中给予资金奖补外,通过参观考察、技术培训、和专家“一对一”等模式,向种植户传授先进栽培技术,引导种植户改良品种、改进技术、科学管理、提优服务,葡萄种植户销售收入也上了新台阶,“甜蜜事业”成为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
“种植葡萄能到今天这个规模和收入,真的是想都不敢想,”刚开始在二甲镇通运桥村种植葡萄时,袁西花连续两年遭遇亏本,在通州区农业专家的指导扶持下,2017年,她将葡萄品种从“夏黑”换成了“阳光玫瑰”,种植面积扩大到50多亩。经过科学把控品质,她种植的“玉硕”牌阳光玫瑰,颗粒饱满、糖度适中、果肉软嫩多汁,不仅北京、广州、深圳等地的客商慕名而来,而且连续两年获得江苏省优质葡萄金奖,一年的销售收入达500万元。
“随着当下果品消费市场的加速升级,我们不仅要种好葡萄,还要打响品牌。通过品牌建设和技术培训等方式,提高通州葡萄在全省以及全国的知名度。”通州区作栽站高级园艺师严桂华介绍。目前,通州有已注册葡萄商标10多个,既有“奇园”这样的葡萄“状元”,也有御润、爱久、百果隆等新兴品牌,共同绘就了通州葡萄品牌“大观园”,并多次在省内外大赛中获奖。
“这次在长三角葡萄产业技术交流暨葡萄推介会上,我带去的阳光玫瑰又获奖了。”王竹青笑着说,“品质决定价格,通过多次参赛和获奖,现在‘御润’葡萄的名气已经打响了,售价最高达120元/公斤。”(沈维维 童轩)
[编辑:高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