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快播:退伍军人让沉寂多年的“古红桔”重焕光彩
城乡统筹发展网-农家科技记者 蔡鸽 李朋 特约通讯员 周宗渝 熊国华
(资料图)
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江水。曾经的万州区级贫困村,如今却成为长江边上的网红打卡地:一栋栋幽静古朴的民宿面朝长江、背靠青山,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显得格外秀美;漫山遍野的古红桔树郁郁葱葱,一朵朵洁白的桔花在绿叶的掩映下,好似点点繁星;创客聚集的产业孵化园里,怀揣梦想的人们朝气蓬勃……五月的铺垭村,迎来了一年中最好的时节,也迎来了一批批万州及周边区县的游客踏青游玩。
铺垭村位于大周镇西部,距万州城区18千米,滨临长江黄金水道。据了解,近年来,铺垭村党支部坚持“党建强村、旅游兴村、文化靓村”发展思路,同时依托三峡柑橘产业集群项目,大力促进红桔产业融合发展。铺垭村先后被评为“重庆市文明村镇”“重庆市美丽宜居乡村”“重庆市创业就业示范乡村”,村党支部荣获“重庆市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赖登华察看古红桔长势
“铺垭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离不开党支部的赖登华副书记。”这是铺垭村村民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自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以来,赖登华发扬吃苦耐劳、敢拼敢闯、不怕失败的精神,引导群众利用地理优势发展“古红桔”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壮大集体经济,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带领乡亲们走上共同致富路。
退伍军人敢拼敢闯,当选村民致富带头人
今年44岁的赖登华是土生土长的铺垭村人,1999年他从武警部队退役,经人介绍在温州从事餐饮运营管理培训工作。2014年,为方便照顾病重的父亲,赖登华决定回家乡找份工作。凭借在餐饮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积累的经验,赖登华顺利入职重庆知名餐饮企业——重庆万季春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并担任“文明家宴”运营总监一职。
但世事难料,2019年冬天,突然暴发的新冠疫情让人们被封控在家,各行各业都受到影响,餐饮行业首当其冲,原本“民以食为天”的餐饮业突然遭遇了“寒冬”,经营艰难。赖登华所在的“文明家宴”虽然是万州家喻户晓的地方餐饮名店,但面对严峻的疫情也未能幸免,赖登华也从“文明家宴”辞职了。
封控在家的日子,赖登华以党员和退伍军人的身份,积极加入到社区疫情防控志愿者队伍,坚守在抗疫一线,对外乡返村人员进行挨家挨户排查、登记、测温,宣传防疫政策,还承担为村民配送生活物资等工作,满足村民基本生活需求。
疫情期间,由于道路受阻、工人缺乏,超市及小区的蔬果店均关门歇业,导致不少蔬菜俏销,很多人面临“买菜难”问题。看到这个情况后,头脑灵活的赖登华萌生了种植有机蔬菜的念头,加上自己在餐饮行业工作多年对行业的了解,深知有机蔬菜市场前景广阔。
2020年,赖登华以500元/亩的价格在铺垭村流转了40亩土地,准备发展有机蔬菜种植。但具体种植什么蔬菜呢?考虑到自己没有种植经验,赖登华决定从容易种植、市场需求量大的小葱入手,尝试着种植了10亩。谁知小葱才种下,就遇上夏季持续高温干旱,小葱大面积枯萎,最后几近绝收。初次创业惨遭失败,让赖登华深刻认识到自己在农业专业知识方面的匮乏。为了开阔眼界、学习农业种植技能、增强创业本领,赖登华先后主动参加万州区农广校组织的高素质农民、农业经理人等培训。2021年,赖登华在相关老师、专家的推荐下,种植了5亩柳叶空心菜,通过精心的肥水及病虫害管理,当年空心菜长势喜人,上市期间每天可以采摘150~200千克。但因疫情反复,人工物流成本高,导致种植空心菜的整体效益不高。
2021年,铺垭村党组织领导班子面临换届,凭借平日在村民眼里干劲十足、热心助人的好印象,赖登华被推选为村支部副书记,负责主抓村里的农业产业发展、人居建设、集体经济等工作。
▲万州区农广校工作人员指导古红桔产业发展
带头重振古红桔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环山抱水、邻近公路的铺垭村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全村甚至没有一块平坦的腹地可言,村后便是绵延起伏的山峰,说它“七山一水两分田”一点也不为过。因为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铺垭村历来有种植红桔的传统,红桔是大部分村民赖以生存的摇钱树。可是,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红桔滞销,辛辛苦苦采摘下来的果子常常烂在家里。
刚担任村支部副书记不久,赖登华就面临一个棘手的难题:如何带领村民重振古红桔产业,让村里沉寂的1000多亩古红桔重焕光彩?
为了起到带头作用,赖登华刻苦钻研古红桔种植技术,邀请万州区植保与果树站相关专家前来蹲点指导,并以自家种植的30亩古红桔为试验基地,依托桔印古红桔合作社,探索“果园托管服务”,采取整合资源、集中改造的方式提升质量,将村里零散的古红桔基地进行集约化、规范化管理。技术上,通过实施“农业+物理+化学”的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使用量,不断提高古红桔品质。2021年,合作社的古红桔栽培取得了亩产2500千克的喜人成绩,且批发价卖到7元/千克。村民们看到效益可观,很快就有8户村民加入合作社,并将果园交给合作社管理,由合作社进行统一施肥、打药、修剪等。
▲铺垭村风光
2022年,社员们种植的古红桔实现每亩增收500~800元,脸上都洋溢着喜悦和满足。其他村民们听闻后,纷纷找到赖登华表示要加入合作社。就这样,合作社的古红桔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达到300余亩。但目前铺垭村古红桔主要以售卖散装鲜果为主,这种“堆头货”不仅存放时间短,容易产生坏果,而且看起来“不上档次”。如何提升红桔价值,打造品牌形象,使红桔产品卖得多、卖得快、卖得贵、卖得久?这又成了赖登华的心头大事。
为此,赖登华想起在万州区农广校培训期间认识的西南大学柑橘专家团队,便邀请他们来为古红桔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出谋划策。开发红桔面包是专家提出来的第一个点子。随后在专家团队的指导下,铺垭村的红桔面包正式投产,通过线上电商销售、线下游客购买或者现场手工制作体验等方式,进一步延伸红桔产业链,促进当地老百姓增产增收。“红桔面包对外售价是6元钱3个,大大提升了古红桔的利用价值。除此之外,专家们正加紧研发陈皮茶、精油、果汁等古红桔衍生产品,增加它的附加值。”赖登华笑着说。
谈及未来,赖登华表示,铺垭村将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党组织建在产业上,采取“党员带头探路”的方式,积极探索“村集体+企业+农户”利益联结模式,推动古红桔面包品牌化,提升现有旅游配套设施,将铺垭村打造为集科教亲子、休闲、观光、娱乐、餐饮、特色民宿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网红村”。
《农家科技》(2023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