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产品不是“刺客” 是打开了新空间-焦点播报
本报评论员 张旭
(资料图)
在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不少浙江人的门窗上都挂起了熟悉的艾草,以驱赶蚊虫并祈福安康。看似不起眼的艾草,却在属于它的节日里又“火”了一把。
这一“火”源于它的形式和价格。在杭州一家花店内,普通的“艾草花束”卖到70到80元一束,私人订制的“艾草花束”甚至可以卖到200到300元一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一般的农贸市场,艾草3元钱一把,5元钱两把。
同样都是以艾草为主角,价格差着几十甚至上百倍,难道我们遇到了艾草的价格“刺客”?不少年轻人也遭遇了同样的疑问,花近百元买到的“艾草花束”,被长辈无情嘲笑“冤大头”。
其实这样的价格差距,并非价格“刺客”,而是文创产品的创意附加值。
包装精致的“艾草花束”受到不少年轻人的追捧。某社交媒体平台上,99元一束的艾草花束显示有1000+人购买。翻看买家评论,大多数都对收到的产品非常满意,尤其赞誉产品的外观和创意,让传统的端午节和艾草有了一丝新意。当传统节日习俗与现代花艺相结合时,赋予了节日新的生命力。有专家指出,将传统商品进行形态上的创新,充分激发了年轻人的消费欲望,也让端午挂艾草的传统习俗得以更好地传承。
今年端午期间,各地的端午文创产品十分走俏,人们在丰富多样的端午文创产品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活力。苏州博物馆新推出的“端阳瓶安粽香”礼盒,灵感源于馆藏文物《端阳墨花轴》。礼盒里的端阳瓶安挂件、小辰光粽子糖零钱包等文创产品,累计销量2万多件。在北京,五彩绳也成为新的时尚饰品,相关的文创产品线上、线下销售火爆,不少市民还专门学习结绳编织技艺。在湖南汨罗江故道,书签、油纸伞、捏面人等各种文创产品都加入了屈原的形象。
有学者提到,传统节日中的文创产品可以让节日里的文化基因“活起来”。中国传统节日里蕴含了太多中国历史、中国智慧、中国快乐,从春节到元宵节、从中秋到重阳节,从四季更替到二十四节气。之前重庆綦江二十四节气盲盒最后一季重磅上线,直播共吸引超过120万人次观看,213万网友在线点赞,多轮抢购上线秒光。
不仅是传统节日,文创产品为所有传统文化传承打开了新空间。作为一个大IP——故宫,早在2017年,凭借着陶器、书画、生活用品、小纪念品等上万种文创产品,把“祖传的美貌”,一年变成15亿元“现银”。通过文创产品,我们能够“品味”故宫的文化魅力。
文创产品无疑扮演了“新瓶”角色,找准了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旧酒”的价值,使其不断绽放出时代新韵。
“新瓶装旧酒”,酒香愈醇厚。借助文创产品这一载体,我们将讲好更多的中国故事,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创新中更好地传承与发展。